天晟茶艺培训学校教学体系(2025年最新版)
22 / 2025 / 03 阅读:天晟茶艺培训学校教学体系(2025年最新版)
一、“三位一体”课程架构
制茶师模块
理论体系:系统学习六大茶类(绿茶、白茶、黄茶、乌龙茶、红茶、黑茶)的加工工艺原理,包括萎凋、杀青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等核心工序的科学参数;
实践操作:学员在标准化车间完成铁观音、金骏眉、福鼎白茶等代表性茶类的全程手工制作,掌握“看青做青”“看茶制茶”的灵活调控能力。
评茶师模块
感官审评:通过国家标准审评法(GB/T 23776)训练,精准识别茶叶外形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、叶底五因子,建立“茶性-工艺-品质”关联分析能力;
理化检测:学习水分测定仪、色差仪等设备操作,结合感官审评数据形成茶叶品质综合报告。
茶艺师模块
科学冲泡:基于茶叶内含物质析出规律(如茶多酚、氨基酸在不同水温下的释放速率),定制六大茶类冲泡参数库;
健康应用:结合中医养生理论,针对体质差异(寒性/热性)设计饮茶方案,例如“白茶降火”“熟普暖胃”等场景化解决方案。
二、“四阶九维”教学模式
基础认知阶段(第1-3天)
茶树生物学:掌握茶树品种分类(如乔木型/灌木型)、适制性(如铁观音适制乌龙茶)等基础概念;
茶文化通识:梳理唐代煎茶、宋代点茶、明清泡茶等历史脉络,解析中日韩茶道差异。
技能精进阶段(第4-7天)
制茶实训:在模拟茶园完成鲜叶采摘、晒青、摇青等工序,记录关键环节的温湿度变化对品质的影响;
审评实战:盲测50款以上茶叶样本(涵盖正品/劣质/拼配茶),训练“一口辨茶类、三泡定等级”的专业能力。
场景应用阶段(第8-9天)
茶席设计:结合空间美学与功能性需求,设计商务接待、茶会雅集等差异化茶席方案;
茶店运营:学习茶叶采购成本核算、库存管理、客户社群运营等实战技能。
综合考核阶段(第10天)
三重认证:通过制茶实操(独立完成一款茶类加工)、审评笔试(品质缺陷诊断)、茶艺展演(场景化冲泡演示)方可结业。
三、教学资源与支持体系
师资配置
双导师制:每班配备1名国家级评茶师(主攻技术)与1名茶文化学者(主攻理论),形成“技术+文化”互补教学;
产业专家库:定期邀请茶叶龙头企业技术总监、非遗传承人开展专题研讨(如陈年普洱仓储管理、新茶饮研发趋势)。
硬件设施
全产业链实验室:包含标准化制茶车间、感官审评室、茶艺实训厅、茶文化数字展厅四大功能区;
实景教学基地:合作安溪铁观音生态茶园、武夷山岩茶山场等产区,开展茶树生长环境实地考察。
职业发展支持
证书体系:学员可同步考取人社部高级茶艺师、评茶员及制茶师资格证书,实现“一考三证”;
创业扶持:结业学员可申请天晟茶产业孵化基金(最高10万元),享受供应链直采、品牌授权等权益。
四、行业权威认证与成果
国家标准参与:教学标准被纳入《中国茶艺师职业能力评价规范》(GB/T 38125-2025),成为行业培训范本;
学员数据:截至2025年3月,累计培养学员8326人,其中85%自主创业(茶店/茶空间/茶品牌)、5%任职高校茶学专业教师;
学术影响力:教学案例入选《全球茶产业教育蓝皮书》,与浙江大学、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教研机制。
注:本体系基于天晟18年教学实践迭代优化,2025年新增“新茶饮研发”“茶旅融合策划”等选修模块,详情可查阅官网课程更新公告。
- 官方微信
- 联系电话
- 座机0595-26261725
- 手机13905951725
- 在线留言
- 返回顶部